繼北京、上海、蘇州等地宣布“取消景區預約”后,武漢、成都、南京、長沙、廣州、杭州等省會城市也紛紛加入了“取消景區預約”的隊列,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城市跟進。
取消景區預約,是對民眾呼聲的回應。此前有不少人吐槽,預約制很容易打亂出游計劃,影響出行體驗;還有人反映,預約制滋生了“黃牛亂象”;此外有人擔心,預約制對一些老年群體、遠道而來的外國游客不太友好……
客觀而言,景區預約制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。尤其在前幾年,景區預約制作為文旅管理方式的創新實踐,在精準掌握游客流量、確保出行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。而故宮、泰山等特別熱門的景點采取預約制,也有助于保護珍貴文物或提升游客體驗。
然而,在旅游需求井噴的當下,有一些不合理的預約制已成為阻礙人們“說走就走”的因素。一些熱門旅游城市本著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理念取消預約制,算是因時制宜靈活調整管理方式。
但也有人擔心:取消預約制之后,一些景區是否會再度出現“人山人?!钡膱雒??游客的消費體驗是否會打折扣?
如何在給景區預約做“減法”的同時,為文旅體驗做“加法”?如何把好事辦好,實事辦實?說一千道一萬,關鍵還是在于文旅服務能否跟上游客需求。再完備的文旅設想、再精妙的活動巧思,如果脫離了后續的跟進服務和配套措施,也難免落得“空中樓閣”“鏡花水月”。應對取消預約制可能帶來的新挑戰,各地要采用因事而化、因時而進、因勢而新的思路,發揮優化景區預約的倍增器作用,為文旅體驗做“加法”。
比如,有條件的景區可以利用當前的智慧旅游和大數據管理手段,科學預測和管理流量的方法;地方文旅部門可以在旅游線路開發方面多下功夫,給游客提供更加多元、合理的出行選擇。
景區管理政策的優化,需要一個過程。各地不用“迫于壓力”倉促跟進,一定要充分考慮自身實際,“有多少湯泡多少饃”,量力而為、循序漸進,做出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選擇。同時,游客也要多一些耐心,如果近期遇到某些景區尚未取消預約制,不妨好好溝通,避免不必要的沖突。(楊睿臨)